呼和浩特市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全区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坚决扛牢首府责任担当,坚持在“有形”上用力、“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勇挑大梁,推进新时代首府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在“有形”上用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改革思维、问题导向,把制度化、体系化的工作做深做实。全面压实责任链条。聚焦破解贯彻主线过程中的“空、粗、泛”问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呼和浩特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高位引领谋划部署。完善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市委统战部三部门联动机制,分类别、精准化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把贯彻主线和履行职责有机统一起来,实打实地将主线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强化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构建“1+6+1”研究框架,完善“研究中心+基地”研究模式,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推动形成市委“出题”、中心“领题”、专家“答题”工作模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更好提供理论支撑。深化打造与中央民干院交流合作的“呼和浩特模式”,在点题式培训、典型案例打造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积极探索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在“有感”上用情,提升宣传教育质效。聚焦提升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可感可知。构筑多样化宣教体系。围绕助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打造“首府同心 青城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品牌,以“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认真谋划、制作一批宣传展示首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和实践精品,以小切口、生活化角度拍摄“和融之美”系列短视频,推出《从青城发展史看铸牢》系列精品书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充足养分。坚持让文物发声、历史说话,围绕长城、黄河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精心打造剧目、曲目,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浸润人心的北疆文化产品,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其浸润人心的作用。加强资源共建共享。继续打造22家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一基地一主题”、“一基地一品牌”活动,打造“6+N”教育实践基地线路,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示范作用,组建“青城融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队,用有温度的、有真情实感的案例讲好首府民族团结故事。
三、在“有效”上用心,拓宽促进“三交”路径。聚焦提档升级,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打造最优环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N进”工作机制,抓好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地区示范单位申报工作,形成一批有看点、有受益、能共鸣的精品示范点,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价值引导、教育激励、凝聚共识上更好发挥实效。深入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依托全市“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格局,打造“重走昭君和亲路”等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品牌,推出适合各族青少年参与体验的研学路线。积极推选国家级、自治区级“三项计划”试点项目,探索推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标准,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互动交流,打造呼包鄂乌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示范带。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来源:内蒙古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