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式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扩大宣传覆盖面。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民族政策法规列入区委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计划,开展相关培训。2024年以来,全区参加培训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达300余人次。二是在各类演出活动期间,向各族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发放《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册200余册。三是通过集中学习宣传、文艺演出及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便民服务的方式,宣传展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四是以“青城共育石榴籽 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基层社会治理”。在基层积极推广“一站一网一会一单一队”工作法,探索民族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的路径。一是做好“一站”(红石榴驿站)与零工驿站融合,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向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提供暖心服务、就业信息,同时开展党的惠民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2024年以来,服务帮助各族群众3000余人次。二是以“一网”(民族工作网络)做为支撑,把民族工作落实到985个网格中,将社区网格体系与“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网络相融合,将做好民族工作与满足群众需求相链接。三是做好“一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会)与红石榴议事厅、小马扎议事厅等居民议事机制的融合,发现群众所需,化解邻里矛盾,共开展协商议事300余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5件。四是以“一单”(民族团结工作清单)为索引,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建立服务各族居民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确定民生服务事项500余件,将各族群众需求项目化。五是做好“一队”(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融合,整合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建立志愿服务队97支,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各族群众5万人次。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主线赋能”。一是针对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28条”措施和“85条”任务清单工作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全面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坚持示范引领,定期对社区、企业、学校等领域开展创建工作实地指导50余次,打造了团结小区社区、苏虎街小学等示范点位12个,更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统筹推进项目实施,积极争取资金用于旅游产业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
供稿:新城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