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具神生,着力构建相应的形象、形式和形态 树立和突出具体鲜活的形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是自发的和先验的,而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中国传统哲学高度重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强调“形具神生”“形质神用”。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体现民族特质的符号和形象,比如中华龙、长城、旗袍、中国结等。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立体化、具象化的呈现。 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要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鼓励支持艺术创作与时俱进、繁荣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意识形态工作,更加强调政治归属和政治认同,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中华民族价值共识。 类同相感,着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类同相感、声同则应”,只有同感,才能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增强认同感。自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以来,几代学者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经济地理、国际比较等多维度对民族认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实体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个人理想追求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增强归属感。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归属感是团结和睦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增强自豪感。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历经劫难却生生不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救亡图存、自立自强,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澎湃的精神动力。 验之以效,着力提升实际的效果、效能和效应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要顺应时代变化,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不仅要多做,还要做深做细做实,并在实践中验之以效、发扬光大。 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效果。要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重点,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健全完善区域合作互助等机制,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有效应对民族领域可能出现的问题挑战,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激发爱国主义效应。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要把中华各族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形成强大的向心磁石效应;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形成强大的同频共振效应;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赓继中华民族精神血脉,让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形成强大的文化聚合效应,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张庆岩 程志浩 马孝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研究室)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