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突出“八抓”,全力推动民族工作走在前、作表率,为首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贡献赛罕力量。
抓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成立区级创建工作机构,统筹、指导好全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机构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各镇街、各部门、各行业积极配合协调,形成共创合力;加强各类资源整合,融合推进,确保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全面达标,圆满实现创建目标。 抓宣传教育,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两月一周一日”活动,讲好“赛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深入开展各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宣传渲染,着力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全过程,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抓氛围营造,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社会氛围。
加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标识、政策宣传标语投放,在全社会树立和突出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赛罕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公园、长廊;结合各镇村、各单位、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栏、电子屏等载体,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力度,为争创示范市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抓阵地建设,打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示馆。 依托驻区展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丰富的展示平台及红色资源,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依托赛罕区党群服务中心丰富资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展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赛罕各族人民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示范镇、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和特点,积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区(展墙)。 抓发展基础,全面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聚焦乡村振兴,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聚焦做强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着力培育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集群和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聚焦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实施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治理模式;聚焦服务发展,推进打造核心行政商务区、电子商务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繁荣发展。
抓民生福祉,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
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让各族群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各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抓典型培树,选树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亮点。
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按照创建测评指标提质升级创建成效,形成一批创建工作的亮点;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 “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模式,将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镇、美丽乡村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重点进行资源整合重点打造;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选树一批立得起、叫得响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为赛罕区各族人民树榜样、立标杆。
抓社会治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用心呵护好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