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央电视台将镜头对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恼包村民俗社火活动登上《新闻联播》,来自呼和浩特市的浓浓年味飘满祖国大地。
过年期间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恼包村热闹非凡。炸糕、熬奶茶、画糖人、剪窗花、扭秧歌……这些传统民俗散发出的浓浓年味儿勾起了人们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春。“没有秧歌不过年”,来自多个村镇的高跷队、舞龙舞狮队和威风锣鼓队欢聚在恼包村,大家使劲儿地展示着自己的“看家本领”,舞龙、舞狮、旱船、秧歌……表演队伍仿佛看不到尽头。两旁围观的百姓也是欢声笑语不断,不少人随着锣鼓点一同载歌载舞起来。 一年只为这一季,一岁最盼这一时。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寻常百姓的生活仪式感。而节日里的美食,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味。 传承自晋北地区的“油炸糕”是老呼和浩特人的最爱,黄灿灿、油汪汪、甜滋滋的炸糕总是适时地出现在呼和浩特人最重要的宴席之上,除夕夜的团圆饭自然也不能少了它的身影。比起城里人从超市买回去的炸糕,村里的“现炸糕”略胜一筹。咬一口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油炸糕,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这是对一年辛勤劳作最好的“回报”。 麦芽糖的香甜搭配着吉祥喜庆的图案,让新年的喜庆和吉祥透光而来,小小的糖画中藏着人们期盼新的一年红火富裕、万事如意的美好心愿。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面塑是大自然对于西北人最甜美的馈赠,被捏成各种吉祥图案的面点寄托着村里人对新年最美好的憧憬。在恼包村新春民俗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的面塑很受欢迎。栩栩如生的图案,搭配鲜艳的颜色,过年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这样丰富的民俗表演活动还将在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六继续在恼包村上演。而承载着对新春美好祝福的九曲阵,从除夕开始也免费向市民开放。走过恼包村,每一项民俗活动都带给人们浓浓的“年味”、绵绵的“乡愁”、脉脉的“温情”。
供稿:新城区委统战部